研修课程
【课程背景】
正确认识并掌握设计开发统计工具的应用,灵活应用统计手法,帮助企业即时侦测到异常状况,迅速做出改进的对策。
帮助企业有效的降低不良率,提升产品品质,从而达到真正降低成本,提升制程品质的目的!
【课程收益】
1、理解SPC基本术语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;
2、灵活应用SPC,帮助企业即时侦测到过程异常状况,即刻分析过程异常的原因,迅速做出改进的对策;
3、熟练的掌握并运用SPC,帮助企业有效的降低不良率,提升产品品质,从而达到真正降低成本,提升制程品质的目的!
【课程特色】课程实战,学之能用;结合企业实际案例,有案例有模板!采用“启发互动式教学+课堂讲解+案例分析+小组讨论与练习+现场答疑”,使参训学员现场就能学以致用!
【课程对象】研发工程人员,品质管理人员,品质工程师,生产制造管理人员等设计开发(APQP)团队成员、体系负责人/工程师
【课程时间】1人天或2人天(6H/人天)
【课程大纲】
第一章SPC演进回顾
1、什么是SQC
2、SQC的精神
3、什么是SPC
4、SPC演进史
5、为什么实施SPC
案例解析
6、SPC的作用
7、SPC成功的条件
8、SPC失败的原因
9、SPC的重点与难点
第二章基本统计
1、变差、波动源
变差、波动源的定义
变差、波动源的理解
2、群体VS样本
3、描述制程变化的量
4、SST和SLT的差异
5、正态分布(Normal Distribution)
正态分布的定义
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
如何计算正态分布和“工序西格玛Z”
分组练习一:根据案例,讨论以下问题:
计算ZUSL、ZLSL,并求出相应的缺陷概率
正态分布的位置、形状与过程能力的关系图
第三章管制图
1、制程或系统变异的来源
2、制程的两种类型
3、变异的两种原因及比较
两种原因的表现形式
两种原因的对策
两种原因的差异
变异的两种原因—过程控制及能力
两种原因的比较
4、两类错误的对比及关系
5、管制图的原理
6、规格界限与管制界限
7、管制图的种类
分析用管制图
管制用管制图
计量型管制图
计数型管制图
8、Xbar-R管制图的管制界限及绘制步骤
确定管制特性
案例解析
数据收集
子组大小
子组频率
数据收集—分组原则
计算Xbar、Ri
计算Xbar、R
计算R及Xbar图的界限
绘制R图
绘制Xbar图
计算制程能力
列入日常管理
两种控制图应用示意说明
两种控制图应用比较
分组练习二:根据案例,讨论以下问题:
计算Xbar、R
其他管制图选定的原则
控制界限更换篇
控制界限更换时机
9、P管制图及绘制步骤
确定管制项目
收集数据
分组
计算每组的不良率p
计算平均不良率
计算管制界限
绘制管制界限
描点
判定制程是否稳定
分组练习三:根据案例,讨论以下问题:
绘制不良品率P管制图
P管制图控制界限更换篇
控制界限更换时机
10、两类管制图的比较
11、管制图的稳定状态的判定
12、管制图不稳定的七种模式
13、分析Xbar-R管制图异常原因
14、分析P管制图异常原因
15、过程异常处理案例解析
16、管制图的选择
17、掌握制程控制之主要因素
18、SPC能解决的问题
第四章制程能力分析
1、什么是制程能力
2、为什么要研究制程能力
3、计量型管制图分析过程能力的前提
4、P图分析过程能力的前提
5、制程能力指数Cp
双边规格的制程能力指数Cp
三种类型情况
Cp的评估标准
6、有偏移时的制程能力指数CpK
制程能力案例解析
综合评价CpK
7、什么是制程绩效指数Pp
双边规格的制程绩效指数Pp
有偏移时的制程绩效指数PpK
8、Cp与Pp的对比及应用及联合使用
Cp与Pp的对比
Cp与Pp的对比及应用及联合使用
Cp与Pp概念理解
Cpk和Ppk的差异
9、过程能力与过程性能
10、制程能力分析之用途
11、制程能力评价之时机
小结